马来西亚伉俪记录南侨机工历史

2025-06-06
供稿人:四川澳星 联系方式:028-82006366
分享:

“和平的路,要用记忆铺就。”

 

曾是华校教师的卢某在她正抓紧撰写的《亲情呼唤》书稿上写下这句话。作为“南侨机工三部曲”的收官之作,这本书计划于今年出版。

 

77岁的卢某近日在吉隆坡接受专访,向我们讲述她与丈夫刘某十几年间跨越山海,抢救和守护南侨机工抗战史料与人生故事的曲折经历。

 

2007年,卢某与当过记者的刘某均已退休。在翻阅史料时,他们发现一段尘封的历史:1939年至1942年,约3200名南洋华侨机工放弃安稳生活,冒着日军轰炸,驾驶卡车在滇缅公路为中国抗战运输战略物资。其中,有逾千名年轻人为此献出生命;到1946年,约有1100名南侨机工复员回到南洋侨居地,另有约千名机工则已在中国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成家、定居。

 

这样一段珍贵的历史,在输送南侨机工最多的马来西亚却几近湮没。卢某和刘某当即决定用余生寻访和记录这些不该被遗忘的集体记忆。

 

时,许多南侨机工已离世,“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”。卢某说,她与刘某驱车踏遍马来西亚全境,还远赴中国、缅甸、泰国等地寻访机工足迹。刘某还在报纸刊登寻人启事,与机工及其后人取得联系后逐一拜访。

 

“吃过很多闭门羹,或者扑空或者找错人。”但令人欣慰的是,他们采访到7位年逾九十的南侨机工、90余位机工后人,记录下近百位南侨机工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。

 

为了还原历史细节,两人多次重走滇缅公路。卢某说,当他们驱车驶上九曲十八弯的弹石路,一边是高耸的峭壁,一边是悬崖下奔腾的怒江,感觉“每一下颠簸都仿佛在追问,当年机工们握方向盘的手究竟需要多稳?”

 

寻访中,最让夫妇动容的是跨越时空的“重逢”。卢某指着一张照片上坐轮椅的老人说:“这是槟城南侨机工陈振美的儿子陈益良。”陈振美牺牲时,陈益良尚未出生。经卢某夫妇耐心介绍历史、多加劝慰,一直对父亲心怀怨怼的陈益良终于释然,不仅代替父亲受领表彰,而且表示“他不是不爱我,而是更爱千万人的家”。

 

这样的“重逢”与谅解,卢某和刘某促成了十余次,“那一刻,历史的碎片终于拼合”。

 

近年来,随着中国学者频赴马来西亚搜寻南侨机工史料,卢某夫妇更加坚定了守护这段历史的决心。

 

搜寻路虽苦,却藏着独特的浪漫。急性子的刘某总是催促妻子:“快整理稿件!”“快出发寻访!”卢某笑称:“他是赶考书生,我是研墨书童。”指着泛黄的手稿与照片,卢某说那里面全是她与丈夫抢救历史的时光。

 

他们坚持不懈的寻访,也逐渐从“孤勇者”之旅发展成“漫天星河”般众擎易举。2016年,他们组织28名南侨机工后人重走滇缅公路,当年逾八十的南侨机工后人颤巍巍抚摸惠通桥,年轻的孙辈用手机录下怒江涛声时,刘某对妻子说:“这条路,我们没白走。”

 

2019年,刘某病逝,“南侨机工三部曲”成了他未竞的心愿。丈夫走后,卢某没有一天懈怠。《搜研路上——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历史纪录》于2022年出版;两年后,记录90余位南侨机工故事的《卫国凌云:南侨机工二战证言》问世。在《亲情呼唤》创作期间,卢某常到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前伫立,望向北方——远在千里之外昆明、畹町的南侨机工纪念碑,正与之遥相守望。

 

如果您对马来西亚移民资讯感兴趣,请继续关注澳星移民官网,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多最新信息,咨询热线:028-82006366。

热门视频

more>>

最新活动

more>>

热门国家

more>>
    自助移民
    自助移民
    移民费用
    移民费用
    私人订制
    私人订制
    微信咨询
    微信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咨询热线
    TOP
    TOP
    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