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月薪七千“屌丝”的移民故事:从生存到生活!

2017-07-07
分享:

“先生移民是想做生意方便,还是为了孩子上学?”

当我还在国内四处寻找一家合适的移民中介的时候,有一次对方这样问我。

我的回答是:“离开。”

 

故事的男主人公叫王鹏,原生活在北京,夫妻月收入加起来刚刚一万多点。他们在北京有一套房,夫妻二人变卖房产后,成功移民至加拿大,并迅速完成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质变。


事实上,移民的门槛确实正在被不断冲破,各种各样的移民手段,让移民群体逐渐从富裕人群到中产人群,再到普通百姓。所以我们不是要讨论移与不移的问题,而是看看平民是怎样通过各种手段移民的,一起来听下他的故事。

 

 

我承认,在国内我只是一个“屌丝”

 

我的月收入只有7000多人民币,别说国外,在北京,也显得寒酸了点。但我在移民这件事上异常坚决。举家前往加拿大前的最后一次同事聚会上,针对那些也对移民感兴趣的人,我给了他们我能想到的最中肯的建议:要想移民成功,先要承认自己在国内是个 loser。用流行的话说,就是屌丝。

 

等候移民审批的时间里,我在网上拜读了很多过来人的文章。普遍性的问题是,越觉得自己在国内有个仨瓜俩枣儿的,移民的过程就越纠结,甚至是折腾。在我个人看来,在国内谁又敢说自己成功,而且是足够安全的成功? loser、屌丝,或许反而是成功移民的重要条件。

 

当然,获签只是一个新的开始。真正融入新环境,并乐在其中,我认为才是真正成功的移民经历。想走到这步,至少要有正确的三观:金钱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。

 

卖到北京的房子,举着钱往前冲吧!


挑选居住地前,我做了十足的功课。我在北京的工作并无助于让我继续在加拿大谋生,不过这也成了我的优势,放弃工作的梦想,来点现实主义。什么最现实呢?我把北京的房子卖了,几百万收入,换成加币也好几十万。我安慰自己,别的没啥了,就剩下钱。有过来人鼓励我说,你这钱足够在加拿大当富人了,举着钱往前冲吧。

 

这话虽然听着豪迈,但作为新移民,我并没有逞匹夫之勇“这点钱到了多伦多和温哥华就是毛毛雨。”如果再加上买房,等于重回房奴路。而连锁反应是,我必须去工作。如果找不到,就会着急、消沉,进而影响长远计划。

 

为了让钱花在刀刃上,我的视野转向了加拿大的二三线城市。福布斯杂志有个排名,叫affordable city(供得起的城市),这是很重要的指标。2013年,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市,一套房子的均价是23万加币,这意味着王鹏只需要拿出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全款买下房子了,所以我最终将选择定居在伦敦市。

 

 

从“生存”到“生活”,我实现了“蜕变”

 

选定城市后,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财富。这类的书籍很多,个人可根据自己认可的规划方式选取。我的做法是,把一半的资金用于自己生活,包括买房、买人寿保险、6个月的生活预备金和定期存款。而另一半是要生成收益的投资款,

 

“我在国内外资银行选择了加币分红型基金产品,每个月有1500加元分红”。还剩下一点钱,他在伦敦当地买了第二套房出租,每个月可以净收益750加元。再算上政府发放的小孩牛奶金(Canada Child Tax Benefit)400加元,在什么都不干的情况下,王鹏一个月就有了2600加元收入(约合14000元人民币)。

 

 

这是什么概念?王鹏算了一笔账:

 

三口之家吃喝1000加元,其中有200加元下馆子。其他像地税、保险、手机、上网等固定花费,1200加元左右。也就是说,生存,而且是在有房和两辆车的情况下,一个月2200加元就够了,还有盈余。后来,他又找到个工厂的体力工,高峰期收入是1700加元,王鹏在文中总结道,“我觉得已经由生存向生活迈进了。”

 

有人形容,移民是个人行为,就像各人的鞋穿在各人的脚上一样,舒不舒服只有自己走起路来才感觉得到。可以达成共识的是,移民人的身份正在中国不断冲破阶层固化,从富裕人群到中产人群,再到平民百姓,甚至“贫贱也能‘移’”。

 

我这个“屌丝”,对此深有同感。

热门视频

more>>

最新活动

more>>

热门国家

more>>
    自助移民
    自助移民
    移民费用
    移民费用
    私人订制
    私人订制
    微信咨询
    微信咨询
    咨询热线
    咨询热线
    TOP
    TOP
    添加微信